股份制地方铁路催生“金温模式”

发布时间:2019/11/5 17:07:08

今年,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迎接了一波又一波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习考察团。这些考察团的目的,是为了参观学习该公司在地方铁路市场化改革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

  1998年,中国第一条股份制地方铁路——金温铁路全线通车运营。20年来的金温铁路有哪些变迁和发展?近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走进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见证和聆听了金温铁道20年的改革故事……

  改革催生的合资铁路

  浙江西南地区的瓯江,金温铁路沿江蜿蜒而上,驰骋在崇山峻岭间的金温铁路列车一直向人们传述一段地方铁路的改革发展史。

  借着国家改革开放、国有企业改革和铁路深化改革的东风,1992年11月,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温铁道”)在温州成立。1992年12月18日,金温铁路开工建设;1998年6月11日,金温铁路全线开通运营。

  金温铁路全线长252.28公里,工程总投资35.2亿元。作为中国第一条股份制地方铁路,金温铁路开创了我国引进外资建设地方铁路的先河,成为了改革的排头兵。

  目前,金温铁路已成长为年年盈利、现有在岗员工3400余人、引领浙江以省为主铁路运营管理的现代铁路企业,并有力地助推了温州、丽水、金华等地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成功的背后,是市场化改革的初心,是灵活自主的机制,推动了金温铁道经营业绩不断增长。截至今年8月底,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累计到发旅客1.97亿人次,到发货物1.77亿吨。

  打破传统运输模式

  1998年金温铁路全线开通时,金温列车上的“环境宾馆化,服务航空化”给旅客们带来了赏心悦目的全新感觉。当时全国列车员普遍还是“大盖帽”的形象,而金温铁路列车员却以靓丽的形象、时尚的制服、航空化的服务,迅速在全国铁路系统中脱颖而出。

  10月22日下午16时,记者在温州火车站看到,乘务员正在为即将出发的K328/325次列车做最后准备工作,该列车将在当天17点15分从温州始发,次日下午16点18分到达广州站。

  乘务员个个姿态优雅、笑容甜美,迎接即将上车的旅客。据现场的客运中心负责人介绍,金温铁路开通时,我们提出了“视车票为请柬、待旅客为亲人”的服务理念。

  金温铁道公司董事长房弢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在“白手起家”的开通初期,为确保金温铁道运营后尽早取得良好效益尽快摆脱扶贫之路的“帽子”,公司在原铁道部和上海铁路局的全力支持下,经过充分认证,创新打破普速铁路传统运输模式,以改革促发展。在货运上,该公司也走出了一条效益与创新的路子。大胆创新打破国铁普速铁路传统运输模式,在开通初期就打破常规,采取了“先通后备、分段开通、先客后货”的建管模式。同时,创新创办了“铁路货场办市场”,与温州港集团联合开发港铁联运业务。

  近年来,中国一跃步入“高铁时代”,其发展速度令世人震惊。房弢告诉记者,在“铁总”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根据市场变化情况,积极谋变,目前共开行温州至北京、成都、贵阳、太原、青岛等方向的14对跨省跨铁路局集团的普速长途旅客列车,填补了高速铁路的空缺,普速铁路的长途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既充分满足了民众出行的需求,又适应了市场竞争。

  自管自营的“金温模式”

  金温铁道自建设之初就确立了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自管自营、自负盈亏、自我还贷,在汲取国家铁路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具有金温铁路特色的管理体制机制,使国铁标准金温化,更加适应、契合金温铁道公司的发展需求。因此,金温铁道公司虽然是自管自营的合资铁路公司,但是同时又跟国铁一样具有“高度集中、大联动机、半军事化”的特点。

  据金温铁道公司总经理褚少明介绍,公司成立时就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上实行“机构大部制”。设立生产四大部:运输部、客运部、机辆部、工电部,与铁路总公司改革后的机构设置非常接近。

  “‘精干高效’的用工机制是金温铁道出效益的重要法宝。公司平均每公里用工不到10人,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占总人数的1.5%,班组长总人数的8.8%。公司还培养出了一支‘车、机、工、电、辆’等各专业集全的管理团队和职工队伍。”褚少明说。

  金温铁道运输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金温铁道首创了“港铁联运”模式,该模式已成为目前国际上多式联运中最重要的模式之一。运输部从最初的两股道一次装车16辆,提升到目前的四股道一次装车25辆的规模。目前,金温铁道公司日开行15对货物列车,年货物发送量最高时期达到了707万吨。同时,公司充分借助铁路运输资源,大力发展客票代售、货物装卸、旅游开拓、涉铁工程施工等产业经营业务。

  以流程再造为抓手,以智能化建设为引擎,当前,金温铁道正借助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和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这两大平台,始终以改革创新为动能,探索地方铁路运营管理模式的多样化转型,构建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地方铁路产业生态。